小橡树情绪系列 | 01 从共情到镜映

—— 2019-9-27 14:31:07

情绪系列 | 01

从共情到镜映



编者按


学龄前阶段,是儿童心智成长的重要时期, 他们的情绪情感和社会性是核心素养培养的关键。在日常生活中,孩子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情绪,难过时伤心,生气时动手,开心时拥抱,兴奋时尖叫。世人皆有情绪,没有好坏对错之分,但是孩子常常无法用语言清晰地表达情感情绪,此时的成人应该是反映幼儿情绪的一面镜子 ,帮助他们学习用语言表达出感受和情绪,帮助幼儿提高自我觉察能力和控制情绪的能力。 


我想妈妈了

快乐的寒假之后,幼儿园常常会出现有情绪的孩子。这不,第一天来园,玖儿(4岁11个月),一个小姑娘,早餐吃到一半时,告诉老师:“老师,我想妈妈了。”说着眼圈红了,眼泪扑簌簌地落下来。


老师连忙抱起她,待她平静几秒钟后,询问到:“玖儿,你想妈妈了呀。你跟妈妈在假期都去哪里玩呢?”


玖儿慢慢地说了几个地方,并告诉老师,每天都是和妈妈待在一起的。


“嗯,那今天你来幼儿园了,我猜妈妈也肯定会想你的,不过还好,你们晚上又可以见到了!”老师回应后,又接着说,“玖儿,你知道吗?除了妈妈以外,老师和小朋友也好想你啊,我们也很久没有见面了。”


这时,班里的点点小朋友来到旁边,老师问:“点点,户外时,你们准备玩什么好玩的游戏呀,和玖儿一起吧?”


点点立刻说:“玖儿,我们接着玩小飞马的游戏吧!


玖儿点点头,接着,在老师的鼓励下,顺利地吃完了早餐。


户外活动时,玖儿和小朋友一起玩小飞马的游戏,开心得似乎已经忘记了想妈妈的事情。晚上,老师也联系了玖儿妈妈,沟通一天的情况,让妈妈晚上也可以多陪陪玖儿。

“我想妈妈了”,这是幼儿园经常出现的画面,长假过后,重回幼儿园,长久亲密后的突然分离,让孩子再次出现类似新生入园时出现的情感依恋。


在玖儿想念妈妈的画面中,老师充分接纳和理解玖儿的情绪情感,通过拥抱、语言交流、同伴游戏舒缓了玖儿来园的不适应,顺利过渡一日生活。


在孩子还不能用语言描述自己想念妈妈的复杂情感时,肢体语言是理解和及时安慰孩子的首要方式,老师温暖的拥抱让孩子感觉到自己并不孤独,是安全的。


平静的等待给了孩子诉说感受的时间。当有人愿意倾听他们的感受,与他们共情时,孩子会感到无比的欣慰。


老师的接纳缓解了孩子想念妈妈的情绪,却不一定能够消解孩子真正的感受,但这样的接纳却可以帮助孩子顺利过渡到下一个活动中,孩子也会慢慢获得一种经验:不必为一件事而影响其他的活动。孩子可以明白:即使有情绪,仍然可以继续后面的活动,对于4岁11个月的孩子来讲,理解并且获得这样的经验,对她日后的成长也是有益的。

那么,想念妈妈是什么样的情绪情感?孩子真正的感受是什么?老师是否可以给孩子更进一步的帮助?


在上面想念妈妈的画面中,孩子表达出“我想妈妈了”只是直观层面的一种感觉,并没有觉察出自己真正的情绪,如“我想妈妈了,我有些难过和伤心……”


当孩子还不能使用语言清晰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时,通常先用行为来表达:哭泣、发脾气或者动手。这时,我们成人可以像一面镜子,帮助幼儿觉察自己的情绪,将感受到的幼儿情绪用言语化的方式表达出来,并反射和传递给孩子,我现在是伤心的,难过的,还是焦虑的,不安的。


这样,帮助孩子命名自己的情绪,让孩子了解和认知自己的情绪,潜移默化中,幼儿从直觉含混的感受表达过渡到对情绪情感的正确理解和表达。经过这样不断反馈交流,儿童的语言表达更加清晰准确,控制情绪的能力也会逐渐提升,为今后成长中好的人际沟通打下良好的基础。


内容指导:

夏宇欣(亮亮妈)北师大心理学院博士,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后,河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副教授,应用心理学专业硕士导师。


编者按


学龄前阶段,是儿童心智成长的重要时期, 他们的情绪情感和社会性是核心素养培养的关键。在日常生活中,孩子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情绪,难过时伤心,生气时动手,开心时拥抱,兴奋时尖叫。世人皆有情绪,没有好坏对错之分,但是孩子常常无法用语言清晰地表达情感情绪,此时的成人应该是反映幼儿情绪的一面镜子 ,帮助他们学习用语言表达出感受和情绪,帮助幼儿提高自我觉察能力和控制情绪的能力。 


我想妈妈了

快乐的寒假之后,幼儿园常常会出现有情绪的孩子。这不,第一天来园,玖儿(4岁11个月),一个小姑娘,早餐吃到一半时,告诉老师:“老师,我想妈妈了。”说着眼圈红了,眼泪扑簌簌地落下来。


老师连忙抱起她,待她平静几秒钟后,询问到:“玖儿,你想妈妈了呀。你跟妈妈在假期都去哪里玩呢?”


玖儿慢慢地说了几个地方,并告诉老师,每天都是和妈妈待在一起的。


“嗯,那今天你来幼儿园了,我猜妈妈也肯定会想你的,不过还好,你们晚上又可以见到了!”老师回应后,又接着说,“玖儿,你知道吗?除了妈妈以外,老师和小朋友也好想你啊,我们也很久没有见面了。”


这时,班里的点点小朋友来到旁边,老师问:“点点,户外时,你们准备玩什么好玩的游戏呀,和玖儿一起吧?”


点点立刻说:“玖儿,我们接着玩小飞马的游戏吧!


玖儿点点头,接着,在老师的鼓励下,顺利地吃完了早餐。


户外活动时,玖儿和小朋友一起玩小飞马的游戏,开心得似乎已经忘记了想妈妈的事情。晚上,老师也联系了玖儿妈妈,沟通一天的情况,让妈妈晚上也可以多陪陪玖儿。

“我想妈妈了”,这是幼儿园经常出现的画面,长假过后,重回幼儿园,长久亲密后的突然分离,让孩子再次出现类似新生入园时出现的情感依恋。


在玖儿想念妈妈的画面中,老师充分接纳和理解玖儿的情绪情感,通过拥抱、语言交流、同伴游戏舒缓了玖儿来园的不适应,顺利过渡一日生活。


在孩子还不能用语言描述自己想念妈妈的复杂情感时,肢体语言是理解和及时安慰孩子的首要方式,老师温暖的拥抱让孩子感觉到自己并不孤独,是安全的。


平静的等待给了孩子诉说感受的时间。当有人愿意倾听他们的感受,与他们共情时,孩子会感到无比的欣慰。


老师的接纳缓解了孩子想念妈妈的情绪,却不一定能够消解孩子真正的感受,但这样的接纳却可以帮助孩子顺利过渡到下一个活动中,孩子也会慢慢获得一种经验:不必为一件事而影响其他的活动。孩子可以明白:即使有情绪,仍然可以继续后面的活动,对于4岁11个月的孩子来讲,理解并且获得这样的经验,对她日后的成长也是有益的。

那么,想念妈妈是什么样的情绪情感?孩子真正的感受是什么?老师是否可以给孩子更进一步的帮助?


在上面想念妈妈的画面中,孩子表达出“我想妈妈了”只是直观层面的一种感觉,并没有觉察出自己真正的情绪,如“我想妈妈了,我有些难过和伤心……”


当孩子还不能使用语言清晰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时,通常先用行为来表达:哭泣、发脾气或者动手。这时,我们成人可以像一面镜子,帮助幼儿觉察自己的情绪,将感受到的幼儿情绪用言语化的方式表达出来,并反射和传递给孩子,我现在是伤心的,难过的,还是焦虑的,不安的。


这样,帮助孩子命名自己的情绪,让孩子了解和认知自己的情绪,潜移默化中,幼儿从直觉含混的感受表达过渡到对情绪情感的正确理解和表达。经过这样不断反馈交流,儿童的语言表达更加清晰准确,控制情绪的能力也会逐渐提升,为今后成长中好的人际沟通打下良好的基础。


内容指导:

夏宇欣(亮亮妈)北师大心理学院博士,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后,河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副教授,应用心理学专业硕士导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