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小橡树,我们可以重建教育与生活

—— 2019-3-31 10:23:01

不起眼的小橡树幼儿园里,其实藏了很多了不起的神奇所在。

比如,一个不过10平米的小边屋,承载了社区公益图书馆、校友会、工会、咖啡屋等诸多功能,每个功能还都发挥地淋漓尽致。小屋每天被装点得文艺又清新,还人气超旺,扎根在这里的项目各个风生水起,一片郁郁葱葱。

再比如,一个本用来为孩子们遮风避雨的天井,也是一个妥妥万能场。孩子们在园的时候,是游乐场、轮滑池;摆上道具,华丽变身为戏剧社的舞台,一场接一场的绘本剧,带孩子们感受神奇、温情和勇气。孩子们不在园的时候,几个铁箱子搭成演讲台,是大型沙龙和讲座的主场,大咖和大校友轮番上场,大咖们的段位还高高的;场地清空,成为“天竞杯羽毛球”表演场;转头经巧手妈妈稍加布置,又幻化为演出场,“添景”音乐会高雅又亲切,几百个橡树家庭在这里度过了一个又一个童趣盎然的下午。

这一次,天井功能再一次延伸,它承接举办了小橡树儿童发展中心的年会。别看儿童发展中心2017年才成立,它现在已经有了19个公益项目。这些项目需要在天井沟通交流,它们要通过小剧,诗歌朗诵,三句半,唱歌,PPT等各种方式展示自己的项目,大家庭一样的氛围弥漫。(19个项目请见——还在找公益项目?这里有19个)

能相信吗?19个项目,大部分由校友和校友家庭撑起,大部分是自发行动,大部分自带干粮。这样的事情,也许只有在小橡树才能发生。因为小橡树,十八年只做了一家幼儿园,却又不止一家幼儿园。

2001

小橡树幼儿园成立,2018年末,小橡树教育已经是一个包含幼儿园、公益中心、校友会、各家长社团、亲子园的0-99岁大社区,一种与公共生活重新联系的大教育体系。

2013

校友会成立,校友家庭互惠互助,分享和扶持。线上,校友群是一个活的育儿生活维基百科;线下,校友家长们也组织起来,各种艺术团体蓬勃生长。校友会成立之初,就定位为以公益项目为载体,带动和整合校友的力量,校友会有意识地组织校友定期开展公益活动,廊坊特校和校友大集项目踏踏实实一步步往前走。

2017

儿童发展中心成立,小橡树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。整合,开放、交流、成长,新的项目不断产生,社团和公益项目空前活跃,平台的力量显现,小橡树教育内涵愈加丰富。

我们这代,成长环境所限,精神生活、公共生活比物质更匮乏。在公民教育缺失、不鼓励表达的环境中长大,沉默的语境,人与人之间的疏离让大多数人在成年后愈加孤独、彷徨。而小橡树的社区生活,开启了我们生命中那个隐秘的按钮,很多人在小橡树开启了全新的人生体验,身心打开,隔阂消融,友谊之花绽放,才华喷薄施展,生命力在此释放。

看这次年会,就是一个例子。临近中午,刚刚清静的幼儿园慢慢热闹起来。幼儿园老师和家长们穿梭往来,有布置会场的,有准备茶点的,有调试器材的。一个个精心搭配的水果杯,自制的丝滑蛋糕,口味特别的饮品,点心、花束、桌牌……最抢镜的是写着“我们在一起,就会了不起”的巨无霸蛋糕。每个来到年会的人都被年会场地的温馨和气氛打动,无处不体贴,无处不暖心。

有家长说过,自己的人生分为两个阶段,有小橡树的阶段和没有小橡树的阶段。

我自己的小橡树生活已经接近十年。孩子入园后,从带孩子参与活动,到自己参与社区活动,再到走出自娱自乐,越过小社群,为那些看起来和自己不相关的人做事,想来“觉醒”大概是我这些年来最大的收获吧。

在这个过程中,氛围和平台无疑是重要的。小橡树给予身在其中的人一个参与公共事务的平台,这个平台支持和鼓励你做自己想做的事,也带给你志同道合的师友,这个平台也正突破教育的围墙,让我们的视野不再囿于自己的家庭和工作。当我们进入到这个社区,我们也成为别人的平台和氛围,带给后来者支持的力量。

每当和身边的家长聊天,听到他们想为更多人做事的意愿,会觉得受到激励。人到中年,成长和困惑并存,责任和担当更重,每个人都在寻找自己精神的救赎之路,我们可以借由小橡树这个平台,携手向外,在参与的过程中,重建自己的生活,也和孩子们一起探索成为世界公民之路。

同时,小橡树公益中心仍然是一个初创的社会组织,在规模、专业化、影响力等还有着很大的提升空间,我们还可以做的更多、做的更好,我们更将一起努力!